回到五零年代末_分卷阅读_6(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您的衣服看起来很贵……”即便不懂这个时代的中国手艺人和名牌,但是高教授这身中山装平整无褶,裁剪得体,用料光洁上乘,让人打远处就能看出这身衣服品质不凡。周燕深怕自己给人揪皱了,到时候衣服归不了原样,人家不得心疼气闷。
  让人白白帮忙跑腿干活已经很过意不去了,哪能再整坏人家的衣裳。那多不是人啊。
  “没事儿,这衣裳是别人送的,不值几个钱儿,也就花了六十八块,弄皱了再叫他们送就是。”高教授说完,脚一蹬,自行车犹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周燕赶紧抓住他的衣角,在不断吹来的大风中凌乱。六十八块……不值钱……
  在这个一分钱能买一块油糖,八毛钱一斤肉,五毛钱管饱的年代。六十八块钱的巨款衣服,高教授居然说不值钱,这得多土豪,才能如此蔑视巨款金钱啊!
  她真越来越好奇,这高教授究竟是什么身份了。
  一路风驰电掣,高教授先带周燕去了市区各个分区的公安局,然后又去各种各样的有关部门,花了小半天的时间,把那一百条鱼尽数卖光。
  腰包鼓鼓的,周燕高兴之余,没忘记要好好答谢人家高教授忙前忙后。掏出十块钱,并五斤粮票给高教授,又说请他去国营饭店好好吃一顿。
  钱,高教授没要,只收了粮票。听周燕要请客,他摆摆手说:“我爱人还在家里等我一起吃饭,我就不去了。”
  周燕立马又说请高太太一起来。高教授摇头:“我爱人腿断了行动不便,平时吃饭,我都是在食堂打回去吃的。”
  “啊,对不起,我没想到这个。”周燕立马道歉,又厚着脸皮说:“教授,我今天第一次到市里,人生地不熟的,我爹娘他们卖完鱼又去炼钢厂看我舅去了。我想给村里姐妹带点好吃的东西回去,又找不到去百货商店的路,您能不能送我一程?”
  大抵没想到周燕自来熟,如此不客气,高教授无语凝噎。罢了罢了,都帮了半天忙了,还差这一截?
  载上周燕,自行车倒拐,沿着办事处街道往市中心的百货商店疾驰。
  期间经过炼钢厂,赵有恒端着一个粗瓷大碗蹲在厂门口,和一群灰头土脸的工人吃得正香。忽然一道疾风闪过,就见几个工人站起来,无比羡慕的看着那离去的疾风说:“大红旗呢,我啥时候也能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呢。”
  这个年代的自行车,那是绝对的大物件儿,它不但是男人们心中的奔驰宝马,它还是有钱有权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能换个媳妇呢!
  就有人笑着调侃:“我看你不是想啥时候有红旗,而是想啥时候有红肚兜衣服骑了吧?啊哈哈……”
  不伤大雅的流氓玩笑话,惹得一众工人哈哈大笑,先前那人也不恼,跟着笑道:“老子就是想!你们这些光棍不也想吗!大哥别笑二哥,咱们都差不多!”
  男人间的玩笑话总是这样粗暴简单,赵有恒跟着笑了笑,忽然回味过来。刚才那大红旗车座后面坐的人咋有些眼熟啊?他怎么瞧着像燕丫头?
  作者有话要说:
  码字三小时,看文一分钟。(手动再见)
  第12章 012
  南昆市的商店要比县城一间门面儿的商店要宽敞的多,三层高的楼,每层有好几个柜台四周排开,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货物,十几个售货员站在柜台后面闲闲的招待前来购物的客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社化和炼钢的缘故,整个商店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买东西,周燕先到三楼利用手头卖鱼得来的布票,买了四寸深蓝色的纺织布,这是孝敬周老太太的。
  然后又下二楼,打算买两个搪瓷盆和茶盅,送给她现实的奶奶。
  周燕卖鱼得了两百多块钱,外加三十三斤粮票,一斤精细米,两斤玉米面,四斤粗面,搭若干杂七杂八的劵类。
  这些东西都不能让周家知晓,不然会掉马甲。不过她奶奶张秀云那里不一样,现在的她跟奶奶素昧平生,买些好东西看奶奶,她也不会起疑心。
  买完搪瓷盆,周燕又在二楼转一圈,终于看见蜂窝煤炉,还有暖水瓶。
  蜂窝煤炉是绿色铁皮的,售价十八块搭四张工业劵。这玩意儿一般人家用的少,主要它价钱贵,赶得上一个低层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人们宁愿四处捡柴禾烧火煮饭,也不愿意多花那些个钱买个炉子当个摆设。
  因此这蜂窝煤炉不算紧俏货,那每季度每人只有两百斤定量的蜂窝煤劵也就便宜了周燕。她可是趁高教授不备,拿了好些个大鱼,换了四百斤的蜂窝煤呢!
  不过现在换蜂窝煤不太方便,她没带任何运输的工具过来装蜂窝煤,凭空让蜂窝煤装进空间,肯定会让人起疑的。只能等到明天,看能不能找个排子车之内的假装运输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