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出道[娱乐圈] 第13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不是他计划收一票大的从此收山,那还是后者的可能大一些。
  而在当晚12点整,关注了“猫头鹰看电影”的熬夜党们收到了来自这个公众号的一次临时推送,一向在早上八点和下午六点更新的公众号这次有了例外。
  这是为了一部电影。
  文章封面是《刀尖上的舞蹈》的一张海报,黑暗底色上只有唇衔玫瑰,一身红裙卡门造型的迟念被一道光笼罩,她脚下光圈里能看到白色冰面。
  像缪曜文这般动作的影评人不少,倒是因为利息相关,或是有要考虑其他春节档电影给了好处,推荐力度不如缪曜文这般大,可好评度还是拉满的。
  受此影响,有不少人在看过微博或者微信推送后,点开了购票app,打算预订了一场《刀尖上的舞蹈》
  不过也有影迷对影评人参加点映会后给出的评价不大放心,觉得容易被忽悠上当,给差片提供预售票房,交几十块的智商税,决定等上映之后看凑足人数的大众评分再决定要不要去看电影。
  订票人群中,观影次数多,因而对场次敏感的影迷在订票时则会注意到,这部电影在排片量和场次安排上不太有利。
  而一部分返乡回老家过年的工作党和学生,则有些会觉得扫兴。
  因为在家乡小城仅有的影院,要么不接受网络订票,要么就发现在春节假期七天里,根本找不到这部电影的排片信息。
  欲求一票而不得的事情,在春节档期还未开启之时,因为电影市场本身的问题,就这样发生了。
  ――――――――――――
  大年初一
  春节档期票房大战正式开始。
  尽管《刀尖上的舞蹈》点映阶段反响不熟,可这不足以撼动春节档第一天的排片大势,作为票房收益最高的大年初一,排片量和场次安排是各部电影片方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至于口碑,那是什么?
  没上映之前的,只要宣传公司不脑残,档期电影的口碑都不会差。
  而且商业电影不以评分论英雄,年度票房前几名,难道部部都做得到洋葱评分高企?
  作为全年最特殊的档期,不少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电影院买票,把看电影当成春节的合家欢娱乐项目。
  一家人看电影,三类电影会成为最大赢家。
  一是喜剧片,大过年的,全家老少看个乐呵;二是“大片”,要么大导作品要么特效片,看个热闹;三是动画片,可别小瞧动画片,每年春节档期票房收入都相当不错,而且成本不高,一心一意瞄准儿童市场,难道家长能放心孩子自己一个人进去看电影?当然是以家里的宝贝蛋为先,全家陪着孩子看电影,他高兴全家都高兴。
  《刀尖上的舞蹈》可谓是三不沾,还受排片量和播放场次的时间安排限制,很难有下午和晚上的黄金档。
  不过,前期宣传和点映到底有些用处,还有迟念积累下来的粉丝。
  这些人的数量,相对于全国观影群体人数来讲,不值一提,可就是这些人会成为帮助电影在这个档期奋起的重要力量。
  想要撬动地球,需要一根足够结实的撬棍,一部电影的质量就是这根撬棍的结实程度。
  而把这根撬棍往下压的力道,就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最先观影尝鲜的这部分少数人给电影积攒的口碑。
  大年初一的票房蛋糕,注定是要分大半给金元攻势最猛烈的那几部电影的。
  而剩下的电影,能谋求的是通过口碑逐渐发酵,在接下来的上映时间里,拉高排片比,实现逆袭和反攻。
  郑济生作为电影原著作者接到了电影首映礼的请柬,可他没去。
  因为电影剧本改动问题,他跟屠子肃闹得不太愉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