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战乱年代后 第76节(1 / 4)
第123章 他从雨中来
“你、认识我?”阿苓看了坐在女人身旁的老人一眼,歪了歪头,最终在一片沉默中好奇问道。
女人看了面前的小姑娘许久,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几乎俯身半蹲在阿苓面前。
阿苓突然觉得自己身前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冷冽起来,她看见女人肩膀下白色披肩的流苏微微晃动,不由愣了一下。
这个女人看着她时面上的神情复杂地让她有些看不懂,似乎有些惆怅和惘然,又像是在怀念。
刹那间的出神后,郑文的目光落在小姑娘的脸上,就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她看了好一会儿后才微微一笑,神情温柔,回答了小姑娘的疑问,“在很久之前,我见过你。”
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她都有些记不清了,这些年她偶尔云游天下山川,可大多时间是待在山上的,也长睡过几次,偶尔会遗忘一些事情,渐渐地,大多数事都遗忘了。
两千年的世间太长了,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不写字,不说话,这个人都会忘记如何写字,如何说话,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名字,更何况是两千年。
如果不是因为屈奭的存在,恐怕她甚至会遗忘自己的姓名,毕竟除了那个人,已经有很久没有人叫过她的名字了。 阿苓抬头看着微微俯身摸了摸她额头的女人,她起先因为陌生人的触碰想要后退一下,可不知为何,却感受到了一股熟悉感,这种熟悉感让她没有任何动作,只怔怔地看着离她很近的女人。
郑文站了起来,覆在眼上的白纱带子从肩上微微滑下,阿苓的目光从上面呈现渐变色的红色上划过,她觉得面前这人话中的意思是在她年幼时见过她,可是面前这人看模样也不过二十左右的模样,在她未记事时还是六七年前,这人也并未多大,可是阿苓不知道为何身旁的这些人会称呼这位女人为先生。
这是再过尊重不过的称呼。
坐在郑文身旁的那位老人头发斑白,一副苍老姿态,他放下了手中的杯盏,此时慢悠悠地站了起来,看得出来年纪大了,走路都有些蹒跚起来,手中撑着一根木质拐杖。
他走到两人身旁,对着阿苓笑眯眯说道,“小阿苓,你也到了年龄了,过几天你就随着先生一同进山吧。”
阿苓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忍不住回头看向身后站在不远处的那位女子,她进来时便觉得对方眼熟,现下突然想起了那位女子与曾祖母长得很像,她之前回过几次小郑家,在老宅子中的书房中看见过几次曾祖母的照片。
阿苓知道他们家是小郑家较为特殊的一只,不记在宗族的族谱上,而是另起一族,不过他们家族中有不少人与小郑家联姻,所以现在也算是错综复杂,外人说起他们家往往说的是小郑家。他们家之所以特殊的一点就是每隔几十年家族中就会有一名女孩被送到郑家内族大宅和郑家内族的子弟们一起长大,受教育。
阿苓之前听家中长辈讲过,她有一位姑姑,可是她从来没见过,只知道那位姑姑尚在人世,可基本上不回家,偶尔到可以接受到几封报平安的信件,在她家算的上神秘,比郑家的家主都还神秘。
这一切听起来就像古代一样,对不对,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家都用电话联络,纤维网络的传播让一条信息足以在几秒之内就可以传到千里之外,谁还用古老的信件,可是郑家的大多数人都喜欢用信件,他们认为电话太容易泄露信息了,郑家因此还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邮政系统,只传送郑家内部信件,这也是因为郑家不算内族漂泊在外的外族家族人数就起码过万。
事实上阿苓也不知道郑家到底有多庞大,她只从姆妈的口中听过一次郑家的祭祖之事,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少是华裔,加上东北西南那边的郑家族人,人多的说是郑家老宅数千间屋子都不够住,整座山彻夜通明,小镇热闹非凡,姆妈回忆起那些事情神色还有些惘然,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估计不少人都去了,再过几十年,来郑家祭祖的人又会换了一波。
而站在门口不远处,阿苓觉得眼熟的那个人极有可能便是她那位一直神龙不见尾的姑姑。
她又看了好几眼那个女人。
蹲在阿苓身前的郑文一下子便看出了小姑娘的意思,女孩太小,脸上的神情不做遮蔽,和她过往见过的数千万人相比起来,实在是太好懂了。
她笑了笑,站了起来,看向不远处的那个女人,轻轻唤了一声,“阿榛,你过来一下。”
她对着面前的小姑娘笑了笑,眉眼浅淡,在她近处的阿苓甚至觉得面前的女人就像一尊白玉,皮肤白皙地就像许多年没见过日光。
郑文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按照辈分,她应该是你的姑姑。”
阿榛走到了郑文的身旁,看了阿苓好一会儿,才笑了笑,很温和的笑容,看得出来性格很好,她摸了摸阿苓,没有说什么话,可是熟悉的面容让阿苓心中的不安一下子消散了许多,她小声地唤了一声姑姑,等到对方的回应后,才笑了起来,脸上自然浮现出浅浅的梨涡,眼睛弯成了月牙状。
郑文这才询问:“你想要跟我一同进山吗?”
一侧的阿榛却是看了郑文一眼,当年她入山之时,家主也不过让姆妈带着她见过先生一面,先生那时面色冷淡,可没有如此友善的询问她的意愿,看来真如长辈们所说,先生待阿苓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到在九年前的深夜特意下山一趟,到了小郑家给那位出生还未睁眼的婴儿取下了苓这个名。
阿苓不懂,她最终还是大胆地询问了出来,“为何要进山?”
“大约、因为我住在山上?”郑文愣了一下,想了片刻,回答道。
阿苓看向一旁的阿榛:“那我姑姑这些年一直都跟着、您住在山上吗?” ↑返回顶部↑
“你、认识我?”阿苓看了坐在女人身旁的老人一眼,歪了歪头,最终在一片沉默中好奇问道。
女人看了面前的小姑娘许久,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几乎俯身半蹲在阿苓面前。
阿苓突然觉得自己身前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冷冽起来,她看见女人肩膀下白色披肩的流苏微微晃动,不由愣了一下。
这个女人看着她时面上的神情复杂地让她有些看不懂,似乎有些惆怅和惘然,又像是在怀念。
刹那间的出神后,郑文的目光落在小姑娘的脸上,就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她看了好一会儿后才微微一笑,神情温柔,回答了小姑娘的疑问,“在很久之前,我见过你。”
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她都有些记不清了,这些年她偶尔云游天下山川,可大多时间是待在山上的,也长睡过几次,偶尔会遗忘一些事情,渐渐地,大多数事都遗忘了。
两千年的世间太长了,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不写字,不说话,这个人都会忘记如何写字,如何说话,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名字,更何况是两千年。
如果不是因为屈奭的存在,恐怕她甚至会遗忘自己的姓名,毕竟除了那个人,已经有很久没有人叫过她的名字了。 阿苓抬头看着微微俯身摸了摸她额头的女人,她起先因为陌生人的触碰想要后退一下,可不知为何,却感受到了一股熟悉感,这种熟悉感让她没有任何动作,只怔怔地看着离她很近的女人。
郑文站了起来,覆在眼上的白纱带子从肩上微微滑下,阿苓的目光从上面呈现渐变色的红色上划过,她觉得面前这人话中的意思是在她年幼时见过她,可是面前这人看模样也不过二十左右的模样,在她未记事时还是六七年前,这人也并未多大,可是阿苓不知道为何身旁的这些人会称呼这位女人为先生。
这是再过尊重不过的称呼。
坐在郑文身旁的那位老人头发斑白,一副苍老姿态,他放下了手中的杯盏,此时慢悠悠地站了起来,看得出来年纪大了,走路都有些蹒跚起来,手中撑着一根木质拐杖。
他走到两人身旁,对着阿苓笑眯眯说道,“小阿苓,你也到了年龄了,过几天你就随着先生一同进山吧。”
阿苓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忍不住回头看向身后站在不远处的那位女子,她进来时便觉得对方眼熟,现下突然想起了那位女子与曾祖母长得很像,她之前回过几次小郑家,在老宅子中的书房中看见过几次曾祖母的照片。
阿苓知道他们家是小郑家较为特殊的一只,不记在宗族的族谱上,而是另起一族,不过他们家族中有不少人与小郑家联姻,所以现在也算是错综复杂,外人说起他们家往往说的是小郑家。他们家之所以特殊的一点就是每隔几十年家族中就会有一名女孩被送到郑家内族大宅和郑家内族的子弟们一起长大,受教育。
阿苓之前听家中长辈讲过,她有一位姑姑,可是她从来没见过,只知道那位姑姑尚在人世,可基本上不回家,偶尔到可以接受到几封报平安的信件,在她家算的上神秘,比郑家的家主都还神秘。
这一切听起来就像古代一样,对不对,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家都用电话联络,纤维网络的传播让一条信息足以在几秒之内就可以传到千里之外,谁还用古老的信件,可是郑家的大多数人都喜欢用信件,他们认为电话太容易泄露信息了,郑家因此还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邮政系统,只传送郑家内部信件,这也是因为郑家不算内族漂泊在外的外族家族人数就起码过万。
事实上阿苓也不知道郑家到底有多庞大,她只从姆妈的口中听过一次郑家的祭祖之事,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少是华裔,加上东北西南那边的郑家族人,人多的说是郑家老宅数千间屋子都不够住,整座山彻夜通明,小镇热闹非凡,姆妈回忆起那些事情神色还有些惘然,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估计不少人都去了,再过几十年,来郑家祭祖的人又会换了一波。
而站在门口不远处,阿苓觉得眼熟的那个人极有可能便是她那位一直神龙不见尾的姑姑。
她又看了好几眼那个女人。
蹲在阿苓身前的郑文一下子便看出了小姑娘的意思,女孩太小,脸上的神情不做遮蔽,和她过往见过的数千万人相比起来,实在是太好懂了。
她笑了笑,站了起来,看向不远处的那个女人,轻轻唤了一声,“阿榛,你过来一下。”
她对着面前的小姑娘笑了笑,眉眼浅淡,在她近处的阿苓甚至觉得面前的女人就像一尊白玉,皮肤白皙地就像许多年没见过日光。
郑文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按照辈分,她应该是你的姑姑。”
阿榛走到了郑文的身旁,看了阿苓好一会儿,才笑了笑,很温和的笑容,看得出来性格很好,她摸了摸阿苓,没有说什么话,可是熟悉的面容让阿苓心中的不安一下子消散了许多,她小声地唤了一声姑姑,等到对方的回应后,才笑了起来,脸上自然浮现出浅浅的梨涡,眼睛弯成了月牙状。
郑文这才询问:“你想要跟我一同进山吗?”
一侧的阿榛却是看了郑文一眼,当年她入山之时,家主也不过让姆妈带着她见过先生一面,先生那时面色冷淡,可没有如此友善的询问她的意愿,看来真如长辈们所说,先生待阿苓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到在九年前的深夜特意下山一趟,到了小郑家给那位出生还未睁眼的婴儿取下了苓这个名。
阿苓不懂,她最终还是大胆地询问了出来,“为何要进山?”
“大约、因为我住在山上?”郑文愣了一下,想了片刻,回答道。
阿苓看向一旁的阿榛:“那我姑姑这些年一直都跟着、您住在山上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