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小学开学第一天 第45节(3 / 4)
有个她以前同个钢琴课兴趣班的同学这么问她:“你不觉得累吗?而且学这些特别枯燥,一坐下来练,就得练几个钟头。”
“大概是因为我是自己想学吧?而且我没有想过要学到专业级别、取得什么成就之类的,我爸妈也没要求过。所以学起来只觉得很有趣,从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枯燥。”筱芫想了想解释道,然后向她提出建议,“你可以试试去找到学钢琴的乐趣所在,或者把练习的时间改成少时多段的模式,不要一次练太长时间,说不定会好一点?”
“那我试试看吧。唉,真羡慕你!”那个同学欣羡地看了她一眼,闷闷地走回了钢琴课的教室。
筱芫笑了笑,摸着面前的古筝,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老师上课讲的,轻轻拨动琴弦,仔细听声音。
在暑假即将结束前,筱芫跟着老爸老妈去市一中报名入学,并领回了一沓写了各项开学须知的通知以及需要填写的表格,看到通知里说,市一中有午宿生和住宿生,以及完全不留宿的走读生。
不过住宿生只限家离得远的学生,家离得近的学生是不能报名的,最多只能报午宿生。而午宿生要交的住宿费是住宿生的一半。
同时,所有学生在每学年开学初都需要交餐费,餐费钱和住宿费一样,按照住宿生、午宿生到走读生从多到少;每学期末再进行多退少补,完全没在学校用餐的走读生,学期末可以领会自己交的餐费。
看到这个,筱芫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感觉还是继续走读好,反正家里离市一中那么近,中午回来吃饭午休一点不麻烦。老爸老妈也都这个意思,于是住宿问题便直接被pass了。
“你们开学之后要先考试啊,考完试再进行分班,最后定下的班级才是你们这一学年的真正班级。”大姐看完市一中的开学须知,惊讶地说道,“大弟你们那会也是这样吗?我转学过去的,都不知道。”
二哥不假思索地点头,有点吐槽意味地抱怨道:“是啊,我那时还以为考进去,定下的班级就是以后的班了,还和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交换了姓名和q`q,准备之后建班群了。没想到还要再考一次,之前加的同学都没在同一个班。”
对这个筱芫接受良好,上辈子她读的只是普通高中,都有类似这样的开学考试,重点中学有并不奇怪。
反正只要她好好学习复习,这次开学摸底考不会是什么问题。想到再过几天就能和大姐二哥一起在市一中上学了,筱芫的心里隐隐有些兴奋和激动。
“细妹,你的头发要不要去修剪一下啊,好像有点长了。”大姐摸了下她的发梢,问道。
筱芫捋了捋头发,考虑了一会,摇摇头:“先不剪吧,反正还不算长,都扎不了。等再长一点,我就去剪短。”
大姐赞同道:“那也好,其实留长了也可以,细妹你头型好看,留长留短都会好看的。”
讨论完有关市一中开学须知的问题,筱芫把需要填写的表格按自己意愿打了勾或叉,接着收好,准备开学后拿回去交。
之后到开学的前几天,她都在认真地复习之前整理出来的小学初中学习资料,把学习新知识的进度暂时放缓,想等开学摸底考过了再继续。
在开学前两天的晚上,他们一家边吃晚饭边看新闻的时候,突然听到新闻里传来了一阵激动的解说声:“……他创造了历史!”
筱芫他们顿时好奇地转过头,正好看到那位被称为“黄色闪电”的跨栏飞人披着国旗在兴奋地向绕圈跑。
“12秒91!这是中国乃至亚洲人首次在田径项目中夺得金牌……”新闻里,主持人还在说着,筱芫听到老爸老妈还有二哥已经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国家的运动员真厉害啊!看起来还好年轻的一小伙啊!他爸妈肯定要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多大的荣誉啊!”老爸看着新闻,满脸赞叹羡慕道。
二哥接话道:“那肯定啊,这个可不只是咱们国家高兴,估计全亚洲都轰动了,以前这种田径比赛,可都是黑人的天下,咱们黄种人完全没法和他们玩。这哥们可太厉害了,他打破了这种隐形的垄断!”
老妈的关注点却有点偏:“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肯定还没结婚吧?诶,这小伙多大了来着,刚才新闻说了吗?”
“说了,好像是21岁吧?”大姐想了想,回答道。
听着老爸老妈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筱芫却想到了后来首城奥运会之后的某些不理智言论,心里有些感慨。舆论能把一个人高高捧起,也能把人狠狠摔下,太多的关注,有时候也未必是件好事啊。
不过,说起来,出了这么一个大热点,开学摸底考的英语或者语文的阅读题、作文题,是不是很有可能考这个啊?她想起上辈子这个时候电视报纸都在铺天盖地地热议这件事,平时的练习、那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紧密地围绕着这个热点在出题,甚至数学应用题都有相关的。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的筱芫,立刻开始考虑如果作文题是和跨栏飞人相关的,她应该怎么写;而如果是阅读题,有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出题。
思索间,她瞥了一眼新闻,里头还在说奥运的事,正好说到了奥运会闭幕式的“首城八分钟”,电视机里传来国人十分熟悉的歌声——“好一朵茉莉花……”。
正想着作文题什么的筱芫,条件反射性地认为这个也可能会成为作文题或者阅读题,立刻开始发散思维;直到老妈喊她,她才反应过来,再看电视,惊讶地发现新闻不知什么时候都结束了。
“你在发什么呆啊?突然就呆在那什么都不说,我们喊你几次,你都没反应。”二哥嬉笑地问她,“不会真是学傻了吧?” ↑返回顶部↑
“大概是因为我是自己想学吧?而且我没有想过要学到专业级别、取得什么成就之类的,我爸妈也没要求过。所以学起来只觉得很有趣,从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枯燥。”筱芫想了想解释道,然后向她提出建议,“你可以试试去找到学钢琴的乐趣所在,或者把练习的时间改成少时多段的模式,不要一次练太长时间,说不定会好一点?”
“那我试试看吧。唉,真羡慕你!”那个同学欣羡地看了她一眼,闷闷地走回了钢琴课的教室。
筱芫笑了笑,摸着面前的古筝,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老师上课讲的,轻轻拨动琴弦,仔细听声音。
在暑假即将结束前,筱芫跟着老爸老妈去市一中报名入学,并领回了一沓写了各项开学须知的通知以及需要填写的表格,看到通知里说,市一中有午宿生和住宿生,以及完全不留宿的走读生。
不过住宿生只限家离得远的学生,家离得近的学生是不能报名的,最多只能报午宿生。而午宿生要交的住宿费是住宿生的一半。
同时,所有学生在每学年开学初都需要交餐费,餐费钱和住宿费一样,按照住宿生、午宿生到走读生从多到少;每学期末再进行多退少补,完全没在学校用餐的走读生,学期末可以领会自己交的餐费。
看到这个,筱芫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感觉还是继续走读好,反正家里离市一中那么近,中午回来吃饭午休一点不麻烦。老爸老妈也都这个意思,于是住宿问题便直接被pass了。
“你们开学之后要先考试啊,考完试再进行分班,最后定下的班级才是你们这一学年的真正班级。”大姐看完市一中的开学须知,惊讶地说道,“大弟你们那会也是这样吗?我转学过去的,都不知道。”
二哥不假思索地点头,有点吐槽意味地抱怨道:“是啊,我那时还以为考进去,定下的班级就是以后的班了,还和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交换了姓名和q`q,准备之后建班群了。没想到还要再考一次,之前加的同学都没在同一个班。”
对这个筱芫接受良好,上辈子她读的只是普通高中,都有类似这样的开学考试,重点中学有并不奇怪。
反正只要她好好学习复习,这次开学摸底考不会是什么问题。想到再过几天就能和大姐二哥一起在市一中上学了,筱芫的心里隐隐有些兴奋和激动。
“细妹,你的头发要不要去修剪一下啊,好像有点长了。”大姐摸了下她的发梢,问道。
筱芫捋了捋头发,考虑了一会,摇摇头:“先不剪吧,反正还不算长,都扎不了。等再长一点,我就去剪短。”
大姐赞同道:“那也好,其实留长了也可以,细妹你头型好看,留长留短都会好看的。”
讨论完有关市一中开学须知的问题,筱芫把需要填写的表格按自己意愿打了勾或叉,接着收好,准备开学后拿回去交。
之后到开学的前几天,她都在认真地复习之前整理出来的小学初中学习资料,把学习新知识的进度暂时放缓,想等开学摸底考过了再继续。
在开学前两天的晚上,他们一家边吃晚饭边看新闻的时候,突然听到新闻里传来了一阵激动的解说声:“……他创造了历史!”
筱芫他们顿时好奇地转过头,正好看到那位被称为“黄色闪电”的跨栏飞人披着国旗在兴奋地向绕圈跑。
“12秒91!这是中国乃至亚洲人首次在田径项目中夺得金牌……”新闻里,主持人还在说着,筱芫听到老爸老妈还有二哥已经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国家的运动员真厉害啊!看起来还好年轻的一小伙啊!他爸妈肯定要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多大的荣誉啊!”老爸看着新闻,满脸赞叹羡慕道。
二哥接话道:“那肯定啊,这个可不只是咱们国家高兴,估计全亚洲都轰动了,以前这种田径比赛,可都是黑人的天下,咱们黄种人完全没法和他们玩。这哥们可太厉害了,他打破了这种隐形的垄断!”
老妈的关注点却有点偏:“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肯定还没结婚吧?诶,这小伙多大了来着,刚才新闻说了吗?”
“说了,好像是21岁吧?”大姐想了想,回答道。
听着老爸老妈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筱芫却想到了后来首城奥运会之后的某些不理智言论,心里有些感慨。舆论能把一个人高高捧起,也能把人狠狠摔下,太多的关注,有时候也未必是件好事啊。
不过,说起来,出了这么一个大热点,开学摸底考的英语或者语文的阅读题、作文题,是不是很有可能考这个啊?她想起上辈子这个时候电视报纸都在铺天盖地地热议这件事,平时的练习、那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紧密地围绕着这个热点在出题,甚至数学应用题都有相关的。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的筱芫,立刻开始考虑如果作文题是和跨栏飞人相关的,她应该怎么写;而如果是阅读题,有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出题。
思索间,她瞥了一眼新闻,里头还在说奥运的事,正好说到了奥运会闭幕式的“首城八分钟”,电视机里传来国人十分熟悉的歌声——“好一朵茉莉花……”。
正想着作文题什么的筱芫,条件反射性地认为这个也可能会成为作文题或者阅读题,立刻开始发散思维;直到老妈喊她,她才反应过来,再看电视,惊讶地发现新闻不知什么时候都结束了。
“你在发什么呆啊?突然就呆在那什么都不说,我们喊你几次,你都没反应。”二哥嬉笑地问她,“不会真是学傻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