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第82节(3 / 4)
“顾娘子好名字,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之意?”
顾缘君听得心头怦怦乱跳,好似藏了一窝兔子,好在她虽出身商贾,比不得侯门公府,但爷娘也自小教授她礼仪,因此还不至于失态,只是面颊因为太子殿下的一句话,慢慢地晕上了薄红。
那颜色比胭脂稍稍浅淡,添在小娘子霜雪白的肌理上,却增娇盈媚,更显盛颜。
你在问她:你觉得我喜欢你吗?
她自然不敢那么想。
顾缘君再一次福了福身子,嗓音幽微,如枝头黄莺的红足,蹬在纤细的碧叶之上,踢出一串伶仃的颤抖:“回太子殿下,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筵席上的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
这小娘子对太子殿下一见钟情,心甚倾慕,以诗相对,既大胆,又含蓄。
众人关注的太子殿下,看着顾缘君,神色认真地道:“翠屏县主,恕孤不能答应。”
这竟是一句不假思索,明晃晃的拒绝。
顾缘君的小脸微微泛白,但她不甘心如此就被拒绝,仍是想为自己问一句:“可否请殿下告知,是缘君何处不得君心所喜么?”
宁烟屿自红案之下,扣住了太子妃湿漉漉的小手,在她眸光微闪之间,轻声道:“孤惧内。太子妃不喜孤有她人,孤不忍见她伤心。”
他说着话,没有看顾缘君一眼,而是凝着他的太子妃。
满座觥筹交错,似在眼底化成了水。
水轻轻慢慢地遮过眼帘,倒映出他俊美的长眸。
太子居然说,他惧内。
堂堂太子殿下,十六岁便摄政监国,杀伐果断,冷冽如冰。今日,在齐宣大长公主的千秋宴上,坦言自己惧内?
筵席上没了声音,再无人敢胡言乱语,一个个瞪大了眼珠,伸长了脖颈,呆滞地看着,气氛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顾缘君肤光胜雪,双颊此刻更加白得惨然,少女仓皇地欲离。
但一人阻拦住了她的去路,顾缘君抬起湿漉漉的清眸,看到的正是郑勰。
郑勰一臂横在他身前,转头对太子殿下讥嘲地扯了一下唇角:“殿下难道忘了么,顾娘子也是因当初太子殿下那个莫须有的天煞妖星的谶言,沦落异乡十七载。太子既能为此,迎娶开国侯之女,面对同样遭遇的翠屏县君,何故冷漠?”
他说得好听,难道真是为了替翠屏县君做媒么?
单从他是郑贵妃的侄儿这点来看,齐宣大长公主陷入了无声的思量。
郑勰自幼与太子不睦,两人同在修文馆读书,郑勰聪颖,太子好学,都颇受太傅赞誉,只是后来郑勰在修文馆白日私通女史,恰巧被在馆阁中歇晌的圣人撞破。
齐宣大长公主对于此人印象不深,只知他深受郑贵妃宠爱,齐宣对郑贵妃并无敌意,同样也宠爱郑贵妃的儿子,但郑勰此人,有过不洁传闻,齐宣大长公主对他便信任不深。
再者,太子是自己的亲侄儿,太子如若不愿纳妾,郑贵妃自不会强迫,少年男女性情都火热,一阵高过一阵的,强行拂逆他们的心意,摁牛头去喝水,只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做了多年媒人,齐宣大长公主还颇有心得。
不如就此作罢。
面对郑勰以下犯上,对太子的指责,齐宣大长公主便站了出来,充当和事老:“太子大婚在即,的确没有还未成婚,当着未婚妻之面,便要先行应许纳妾的道理,这于规矩不合。皇家娶妃,也不能干这种以权压人的行径。”
再者,现在几乎人人尽知太子妃婚前有孕,若皇长孙在她的寿宴上有了好歹,齐宣大长公主更加无法同圣人交代。 ↑返回顶部↑
顾缘君听得心头怦怦乱跳,好似藏了一窝兔子,好在她虽出身商贾,比不得侯门公府,但爷娘也自小教授她礼仪,因此还不至于失态,只是面颊因为太子殿下的一句话,慢慢地晕上了薄红。
那颜色比胭脂稍稍浅淡,添在小娘子霜雪白的肌理上,却增娇盈媚,更显盛颜。
你在问她:你觉得我喜欢你吗?
她自然不敢那么想。
顾缘君再一次福了福身子,嗓音幽微,如枝头黄莺的红足,蹬在纤细的碧叶之上,踢出一串伶仃的颤抖:“回太子殿下,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筵席上的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
这小娘子对太子殿下一见钟情,心甚倾慕,以诗相对,既大胆,又含蓄。
众人关注的太子殿下,看着顾缘君,神色认真地道:“翠屏县主,恕孤不能答应。”
这竟是一句不假思索,明晃晃的拒绝。
顾缘君的小脸微微泛白,但她不甘心如此就被拒绝,仍是想为自己问一句:“可否请殿下告知,是缘君何处不得君心所喜么?”
宁烟屿自红案之下,扣住了太子妃湿漉漉的小手,在她眸光微闪之间,轻声道:“孤惧内。太子妃不喜孤有她人,孤不忍见她伤心。”
他说着话,没有看顾缘君一眼,而是凝着他的太子妃。
满座觥筹交错,似在眼底化成了水。
水轻轻慢慢地遮过眼帘,倒映出他俊美的长眸。
太子居然说,他惧内。
堂堂太子殿下,十六岁便摄政监国,杀伐果断,冷冽如冰。今日,在齐宣大长公主的千秋宴上,坦言自己惧内?
筵席上没了声音,再无人敢胡言乱语,一个个瞪大了眼珠,伸长了脖颈,呆滞地看着,气氛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顾缘君肤光胜雪,双颊此刻更加白得惨然,少女仓皇地欲离。
但一人阻拦住了她的去路,顾缘君抬起湿漉漉的清眸,看到的正是郑勰。
郑勰一臂横在他身前,转头对太子殿下讥嘲地扯了一下唇角:“殿下难道忘了么,顾娘子也是因当初太子殿下那个莫须有的天煞妖星的谶言,沦落异乡十七载。太子既能为此,迎娶开国侯之女,面对同样遭遇的翠屏县君,何故冷漠?”
他说得好听,难道真是为了替翠屏县君做媒么?
单从他是郑贵妃的侄儿这点来看,齐宣大长公主陷入了无声的思量。
郑勰自幼与太子不睦,两人同在修文馆读书,郑勰聪颖,太子好学,都颇受太傅赞誉,只是后来郑勰在修文馆白日私通女史,恰巧被在馆阁中歇晌的圣人撞破。
齐宣大长公主对于此人印象不深,只知他深受郑贵妃宠爱,齐宣对郑贵妃并无敌意,同样也宠爱郑贵妃的儿子,但郑勰此人,有过不洁传闻,齐宣大长公主对他便信任不深。
再者,太子是自己的亲侄儿,太子如若不愿纳妾,郑贵妃自不会强迫,少年男女性情都火热,一阵高过一阵的,强行拂逆他们的心意,摁牛头去喝水,只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做了多年媒人,齐宣大长公主还颇有心得。
不如就此作罢。
面对郑勰以下犯上,对太子的指责,齐宣大长公主便站了出来,充当和事老:“太子大婚在即,的确没有还未成婚,当着未婚妻之面,便要先行应许纳妾的道理,这于规矩不合。皇家娶妃,也不能干这种以权压人的行径。”
再者,现在几乎人人尽知太子妃婚前有孕,若皇长孙在她的寿宴上有了好歹,齐宣大长公主更加无法同圣人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