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悠游岁月 第11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敞又一次来到玉殿,看到素娥起身迎他,摆了摆手。勉强压下心中的焦虑,温和笑道:“别忙了,每回都说,每回还是不听...朕几日没来了,听太医说你有些胃口不好...难道是今岁热得太早了?”
  说是几日,其实也就是三日而已。而且这些天前朝有些事,郭敞不是没来玉殿,而是根本没空踏入后宫!眼下其实也没忙完,但听说素娥胃口不好,到底赶了赶进度,在晚膳前结束了政务,立时来了玉殿。
  如今玉殿里的事,无论大小都是要报到郭敞那里的。王志通也清楚这一点,不敢丝毫怠慢,每天这些事他甚至要先过一遍,然后呈送到郭敞面前——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非常有用的。每回郭敞问及素娥的事,他都对答如流,竟是愈发满意了。
  “官家实在是...”素娥眨了眨眼,等郭敞擦脸擦手完了,与她挨着坐到三围榻上,才道:“官家难道不知道太医们的话头子?左右无事都要开平安方的,总不能请一回脉,全都说好,一点儿事也无罢?”
  这就像是后世一些东西,哪怕没有副作用,也要编一个无伤大雅的副作用出来。这样更能取信于人,毕竟要接受世上真有完美无缺的存在,真的很难。
  素娥最近确实因为气候转热吃的少了些,但绝对没到胃口不好的程度,完全就是正常的换季反应。
  郭敞听着素娥说的,先点头又摇头:“太医确实有这毛病,不过这也是他们职责所在,要防微杜渐。朕知道你的身子一贯好得很,这上头不需要太过虑...但你也不能全不放在心上,许多事都是从小处来的,不可仗着自己身体底子好久随性起来。”
  其实郭敞这些‘告诫’都是老生常谈了,素娥是真不知道这些道理吗?他不知道素娥知道吗?答案不言自明。但即使是这样,郭敞依旧要说,不是他没话找话,而是面对素娥,他渐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郭敞与素娥挨得很紧,在自己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就一下抓住了素娥的手。反应过来了也不放,握的紧紧的,都能感受到水汽了,汗津津的依旧不放。他和素娥说话,凑得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低。屋子里虽然还有人,但除了素娥外,其他宫人也是听不清了。
  “...你今日在宫中做了些什么...”郭敞离得近了,素娥身上的气味就更清晰了,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香味(各种香味物质将素娥腌透了,混合出了独一无二的味道)。这种与素娥越来越近的感觉让郭敞着迷,以至于他根本无法满足,只能越来越近。
  “...读了一册志怪故事,准备明日过吕仙诞日的事儿,上官姐姐还来了,与她说了一会儿话...”素娥一件一件说过,观察着郭敞的神情,判断他可能会对哪件事感兴趣,再往详细了说。然而郭敞虽然问了这个问题,但他似乎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
  事实上,素娥觉得郭敞可能更想直接‘进入正题’...但问题是,马上就要用晚膳了,且不能‘乱来’。
  如果郭敞知道素娥是怎么想自己的,恐怕会打觉‘冤枉’——他确实有些想‘进入正题’,但绝对没有到迫不及待,不顾素娥体面的地步。甚至,在他那里,和素娥说话、吃饭并不比和素娥睡觉来的差!
  不过,他当下这种状态,确实有些‘急’了。不说素娥有这种误会,就是屋里其他人也有,已经打量着要不要避开了。
  但郭敞到底没有动手动脚,只是揽着素娥说话。过了一会儿,晚膳上来了,两人也就分开了。
  用过了晚膳,郭敞和素娥才洗漱了去卧房。这时素娥穿了一件豆绿色的寝衣,说到这件寝衣,其实很是‘平平无奇’。既没有颜色鲜艳寝衣的夺目显眼,又没有白的、浅蓝的这些颜色的清纯。至少在此时的‘色谱’里,真的一点不显眼!
  毕竟整个绿色谱系,总体在古代都算是最廉价的,这也能带来某种刻板印象呢。
  然而,此时在素娥身上的寝衣却不是这样的,素娥这件寝衣不知道哪里来的料子,染出了一种格外温柔的绿色——这甚至可能不是特意染成的!考虑到此时手工作业,可以说每一匹布料都是非标准品呢!谁知道这匹布料是不是意外之下的产物?
  郭敞瞧了一眼,只觉得素娥携带来了这个初夏夜晚的生机与温柔...只看了一眼,便生出无限的柔情。
  当然,事实上也可能和这件寝衣完全无关,他只是已经完全被这个人迷住了而已。
  是的,被迷住了...郭敞自己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t一日比一日更沉迷,完全不能从素娥身上挪开注意力了。郭敞尚且能‘察觉’,作为旁观者的其他人就看的更清楚了!说实在的,这都让一些人不安了,生怕大燕也要来一回‘红颜祸水’的故事。
  好在前朝的人看不到后宫具体情况,最多就只知道官家如今专宠高顺仪——这种事其实不算什么,郭敞之前又不是没有专宠过!之前姚贵妃、曹淑妃不都有过差不多的势头么?当初还有前朝大臣劝过郭敞呢!
  不过看着郭敞专宠了又毫不留恋地走开,大臣们如今也不会轻易跳出来惹人烦了...官家最上心的时候说这些,不是找不自在么?
  但即使是这样,后宫也有不少闲话传出来了。
  第149章 宫廷岁月149
  王志通忙着四处送官家赐给后宫的赏赐。
  一般来说, 这样的活儿落不到他这个大红人身上,都有跑腿的裹头阿监或者小宦官来负责。不过,总有一些重要的赏赐, 以及重要的人是不一样的。这一回原是外邦进贡了一批难得的宝石——华夏自古以来崇尚的是‘玉’, 还诞生了玉文化, 仿佛与玉相比, 宝石是小众的,格调上也低了一层。
  事实却不是这样,宝石确实相对小众,但格调可一点儿不低。只不过是因为华夏很少有宝石出产, 基本只能靠进口, 这才造成了缺乏宝石文化底蕴的现状。
  但单论‘价值’的话, 宝石并不比玉差, 同档次之内甚至更高。这一点从历朝历代代表品级的一些物品就能看出来了(前提是这个朝代有稳定的渠道进口宝石), 如明代,帽顶帽珠的规定, 官居一品、二品才可用金玉,五品至三品只可用金, 不能用玉, 九品至六品则是银质的。至于庶民不能用帽顶帽珠, 是为僭越。
  听起来这里没有宝石的事儿, 其实还有比官居一品更高一级的——皇帝及诸王的帽顶往往使用金镶宝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