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建筑师_分卷阅读_237(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吃过饭返回宾馆,张思毅躺在床上,大脑纷纷杂杂的,全是中午吃饭时廖俊说的那些话。
  外面雨越下越大,淅淅沥沥,飘洒在玻璃窗上,像是用铅笔在纸上排下一串的速写线。
  廖俊盘腿坐在边上那铺,对照着古城项目的勘测实拍照片,慢慢地翻看着一本清代建筑样式图集……
  在这样静谧又阴沉的午后,异地带着消毒水味的宾馆房间,张思毅开始从真正意义上思考“念硕士”的决定。
  第二天早上天还是有些阴沉沉的,几人恢复工作,继续进行勘测调研。
  张思毅悄悄观察廖俊,见他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记录着每一组测量数据,一有不懂就跟崔老师提问。他们在交流时通过推测现存古迹的年代和X市的城市历史,商量着古城改造的建筑风格。
  张思毅在国外念书,没读过中国建筑史,本以为中国古建筑都是差不多的,经过这一次调研才知道,原来不同朝代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样式,民间建筑和皇家建筑又有很大的区别。
  古建采取的风格也不是凭建筑师的喜好而来,而有着严谨的推演与思考过程。譬如西安许多古建都有仿唐痕迹,其建筑气魄宏伟,构件相对元明清更为粗狂朴实,这些都源于长安城在唐朝的繁盛,其历史的渊源对后世的城市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专业深度的重要性,行家与非行家的区别。
  如果这个古城改造项目如果由张思毅来做,他就算知道再多的设计方法,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
  对待设计时,研究生在读的廖俊和叶同学想得比他更多,挖得更深,这种经过不断打磨后形成的思维方式会伴随终生,导致他们看问题比读书读得少的人更清晰。
  以前没留心去观察,几天感受下来,张思毅是越发肃然起敬,也越发着急起自己落于人后的现状。
  他好像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和陶斐的差距在哪里,虽然陶斐跟他相比只多了个一年半的硕士,但仅仅通过工作,张思毅和陶斐的距离不会在两年之内消失,因为陶斐比他进步得更快。
  一毕业就是大型项目的负责人,不消两年对方估计就能直接担任起和顾逍同类型的工作。
  可是张思毅能吗?就算给他三年五年,他都不能。就因为这个硕士阶段的深造,导致两人的眼界和格局相差了一个档次。
  这几天晚上回宾馆,张思毅就开始上网搜寻part2的申请时间、具体流程和候选院校。
  如果想在明年九月入学,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时间一点都不宽裕。
  母校C大的March应该是最容易申请的,学校有政策,对本校本科毕业的学生优先进行录取,何况张思毅拿的是2.1的本科学位,等级也不算差。
  但C大严谨刻板的风格张思毅已经非常了解,他想也许换一所教育风格不同的院校能更大程度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于是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另外两所院校上。
  其中在英国建筑界声誉最高的,便是陶斐毕业的A大,不少国际著名建筑师也都曾在此就读。
  不过,陶斐念的仅是一年制的MA课程,而真正具含金量的则是受RIBA认可的Part2课程,也就是五年制diploma的后两年。
  然而,这个课程的申请难度堪比登天,以张思毅的本科水准,百分之七八十可能会被刷掉。
  不过想到自己工作期间的进步,张思毅还是觉得可以去碰碰运气。
  另外一所就是虞蕊毕业的B大,撇开虞蕊本身在同学圈里的负面影响不谈,B大的确一所很值得去的学校,只是同样,申请的学位不同,价值也不一样,确定目标后,张思毅遇到第二个问题,钱。
  除了C大以外,A大和B大都在伦敦,除了高昂的学费,他还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开销,张思毅草略一算,光两年的硕士,便需要少则五十万多则一百万的花费。
  直到真的去计划了,他才知道,这些钱凭自己的能力,短时间是压根赚不到的,所以当初想着等赚够钱了再去读,只就是自欺欺人的拖延幌子罢了。
  张思毅苦着脸往边上一躺……怎么办,再向父母开口?
  这是他脑海里最先冒出来的想法,尽管曾在父亲面前强撑着自尊和面子口出狂言,但当他在经济上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本能地会先想到亲人,就因为他是他们的儿子,他知道父母肯定会倾尽所能地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然而,这事要是发生在一年之前,张思毅估计还能厚着脸皮在他爸面前扮一回孙子,可如今这念头才一冒出来,就立即被张思毅压了下去。
  因为他和顾逍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资格再向父母提什么要求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